第七期 吕颖(Pauline Lu)

矿业人力资源专家
GLY Consulting公司创始人,高级HR顾问,Executive Coach


个人简介

在国内期间曾就职于法国阿尔斯通集团,任轨道交通项目行政及人事经理,并作为人事经理负责“电力转换业务部”上海制造公司的筹建及人力资源管理。

在加拿大供职两家国际知名猎头及人力资本咨询公司Cowan International(专注于矿业)和Korn Ferry(中文为光辉国际), 曾担任高级顾问,大客户经理及客户解决方案总监。 服务的矿产资源类客户包括Glencore和Vale等几十家跨国公司。


教育经历

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与文化专业,国际教练联盟教练(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及美国高管教练中心(Center for Executive Coaching)认证的企业及高管教练.


人才是台前成功的演员,猎头是幕后默默的推手;人才是千里马,猎头是伯乐;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国际矿业高级人才的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猎头顾问在辅佐引导他们改变人生轨迹。本期我们有幸采访了人力资源专家吕颖女士,据讲吕颖女士的法语比魁北克人还地道,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并掌握西班牙语,这些年足迹遍及几大洲,经她亲自给客户招聘成功的矿业expatriates (海外派遣)职位有几百个。

下面是吕颖女士为我们提供的几则她工作中的小故事,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些小故事为我们的读者揭开猎头这一职业神秘的面纱。


第一篇:猎头的特质

作为加拿大两家著名猎头和顾问咨询公司干得风生水起的唯一的一位华人人才顾问和培训师,如此光鲜的猎头职业背后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和大家感兴趣的幕后的故事。为满足我们对于猎头职业的好奇心,吕颖女士通过讲述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经历的一个小故事,打开了讲述猎头职业特质的篇章。

有一部电影叫做“别和陌生人说话”,而猎头这个职业就是整天要和陌生人说话。

有一次在 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等待去刚果的飞机,我问了身旁一个貌似平常的大叔 “刚果是否和南非在同一个time zone上”,他说是的。因为飞机是 某矿业巨头公司租用,给他们在刚果的大型矿山公司的员工 FIFO(Fly in Fly out)专用。主要用于往返刚果和南非(或者到南非中转其他国家),只有30几个座位,所以大家知道都是到矿上去的,我们很自然地礼节性互报家门。他说“我是XXX公司刚果 的Chairman”,我当时感觉到旁边我老板的血脉喷张。因为我们是去拜访他们公司谈企业培训业务,接触的管理层还没到董事会层面,居然会这么无意之中就碰到客户公司的老大,老板自然很激动。

我当时表面平静,内心惊喜。后来经过飞机上三个小时的长谈,不但取得了他的极大信任而且他对我的工作给与了很大的支持。第二天我被邀请到他的办公室(当地最好的一栋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洋房)谈业务。他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客户名单上职位最高的非洲人,而且我成为了他在个人提升和事业发展方面的教练。就这样,一个平常的和陌生人的打招呼成就了后来的业务合作关系和友谊。

如果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一定做不好也做不长我们这个职业的。

除此之外,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来描述一个好的国际猎头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强大的倾听力和判断力
• 至少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并有优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 工作效率高,行动力强,专注力高
• 态度平和,内心强大而且淡定
• 经得起千锤百炼,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见

image003

照片为DRC刚果Kolwezi地区的迷你机场。据客户说,曾经有新入职员工从海外飞来,对刚果一无所知。下了飞机看到这个几十平米的建筑就是所谓的机场候机楼,对将要工作的环境感到非常失望和焦虑,提出要乘下一班飞机回去,矿上也不用去了,没开始就辞工!

image005

刚果矿山现场办公室。几千人矿山的管理层的CEO,CFO,COO 等都在这简易环境里办公。

我2007年底移民,从2008年1月开始在加拿大国际矿业猎头公司工作。当时公司给我安排做的第一个客户委托是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冷僻技术岗位:Senior Backfill Engineer, 工作地点是瑞士。由于要求特殊,据说当时世界上能胜任做那个岗位的没有几个人。我的任务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挑他们出来。

当时网络世界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许多职业社交媒体渠道比如linkedin都还没有出现,我们要依赖公司人才数据库搜索,做大量的networking. 找不到相关信息和联络方式时甚至会查电话薄(上面有登记的个人名字和电话,有时候一个地区同名同姓的有好几个,要分别打电话过去问询:“您是否是那个做矿业某岗位的某某某)”。

当时甚至要去大学图书馆。记得我的主管当时就让我到McGill图书馆去查资料,看哪些教授撰写了相关文章,然后联系那些教授们,向他们咨询是否认识那个领域的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的结果是我用很短的时间成功把一个澳洲的资深回填工程师猎到了瑞士。客户很满意,后来没多久还把他提升,派到了莫斯科做技术经理。难啃的骨头啃下来,自然很快赢得公司和客户的信任。

大海捞针,沙里淘金对我们来说不是稀罕事,而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有难度有挑战的委托。

成功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当然回报也体现在佣金酬劳上。更重要的是我和很多candidates建立了长久的工作关系和友谊。

很多时候他们对我充满感激,我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份新工作,而且是一个展新的生活。多数是在一个别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国家。很多时候举家迁往异国他乡,孩子要转学,太太要辞工,对他们来说是重大人生决定,所以对幕后的我们来说注定整个过程比较长久和艰辛。


第二篇: 猎头的光鲜

在很多业内人士都很羡慕吕颖女士多次被加拿大雇主评选为年度最佳员工,并不断获得晋升机会的时候,就在几个月前,她依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令人羡慕的职位,转身做了自由人。我们很想了解猎头职业的光鲜和光环以及她本人未来职业的规划,吕颖女士和我们做了以下分享。

这些年经我本人亲自给客户招聘成功的矿业expatriates (海外派遣)职位有几百个,仅举几个例子:
• 一个在当时中国工作的加拿大籍华人选矿经理举家迁往法国,为某核能集团R&D工作了五年
• 几个来自澳洲的中高级采矿工程师及经理(华人和澳洲人)到中国某知名黄金公司总部和矿山工作
• 一个西非高级采矿工程师(经理)到中国某矿山FIFO,到现在已经工作了五年多,在海外派遣人才流动比较高的矿业环境下这算是非常稳定的 • 一个在莫桑比克工作的纳米比亚人到南美某金矿做运营总监负责整个矿山管理
• 一个打了很多cold call才挖到的巴西人到迪拜
• 一个曾经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矿山总经理(澳洲人)到西非某金矿任高级顾问
• 用一句话就是hiring from anywhere to anywhere……

过去的近十年猎头职业生涯貌似光鲜。我忙碌敬业的身影曾出现在国际航班的公务舱里,全球各大矿业大会的大小展位前。在伦敦 Mines & Money财富大会的听众席里听矿业传奇人物Robert Friedland介绍刚果项目,在开普敦的Indaba开幕式上听英国前首相Blair演讲,在北京的Gala酒会听五矿介绍海外经验。在加拿大,法国,中国等诸多矿业公司高大上的总部和高管们会谈,满世界地转。

image006

而如今,就在几个月前,我放下抛弃这份给我带来所谓的荣誉金钱和地位的一份工作,转身成为自由人,追求我喜欢做的事和有品质的生活,因为我相信“财富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也因为我还有梦想,有理想。

大家应该了解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持续不断的努力和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我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专注做一件事,从一个普通的猎头顾问做到经理然后是总监。我在猎头这个领域要做就做到最好,如今我已经转战下一个一万小时的旅程-做企业的HR顾问,做企业家和高管的教练(Executive coach)。我相信在下一个五年内我也会在这行业做到最好,最专业。


第三篇: 猎头的挑战

光鲜背后一定也有常人无法了解到的艰辛,挑战和付出, 我们一起来体会吕颖女士总结的猎头的挑战。

几年前我到国内出差时接触了一些同行,发现国内一些猎头公司职场门槛低,要求低,顾问流动性高,和我们的专业性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做矿业国际猎头,除了要英法双语流利外(很多非洲国家讲法语),还要能够应对来自以下各方面的挑战:

技术性强

从业之初,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要了解消化矿业领域的各种技术知 识最开始不是很容易。 好在原来在国内外企做人力资源经理时接触了几年冶炼和能源行业,有了些基本知识积累。加上公司一个选矿硕士毕业的有多年猎头经验的资深主管给了些系统的培训。 自己也阅读了大量矿业知识普及的书籍和专业杂志,才能够更自信自如地和全球的矿业精英们对话。 后来进一步加深了解是通过看矿山运营视频录像和几个矿山现场考察才有了视觉印象和亲身体验。

口音&俚语

我们需要电话面试的是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人才,虽然大家讲的都是英语,可是不仅各国之间有不同的口音,而且每个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口音(比如加拿大,美国和澳洲因为国土辽阔,各国东西部人群口音有区别)。

比较难听懂的是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的口音。记得刚开始第一次面试一个澳洲小地方的工程师,一个小时下来,感觉有30%没听懂,当时很惭愧很汗颜。

有个在美国同事是高级顾问,英国音很重又经常说俚语。我一开始似懂非懂, 放下电话后动不动要默默地傻傻地Google一下她说的话 。不得已下班后猛学英国俚语大全。

时差之苦

我们每天打开一个显示世界各地时差的网站,每次在和candidate约面试之前,要先算好两地之间的时差,建议合适的时间。

大多数候选人在矿山上班白天不能面试,要等到他们下班后,有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在下班后或者上班前的时间段里打电话。

非正常工作时间是常态。我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做一个海外大客户项目负责人,客户每天早上八点(我的晚上十点)开始发一堆邮件给我,我虽然不用马上一一回复,但是很多时候紧急的都要当晚处理掉。我的认真,辛苦,敬业和勤奋换来的是客户对我的极大尊重,信赖和认可。

单调至极

貌似光鲜的猎头职业,其实大多数时间在做枯燥的电脑工作,比如大量的信息搜索,一天要看上百份类似又不同的简历(可想而知每份简历上花的时间可怜有限),每天发送或回复上百份邮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是要有很强的定力和耐力。很多同事依赖邮件,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电话或者面谈沟通,这样会给单调的线上工作增添与人打交道的乐趣,也被证实是更加有效的沟通和筛选方法。

难度系数大

每一个客户委托都是客户自己通过内部正常渠道无法招聘成功的职位,所以客户才愿意付出岗位年薪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作为昂贵的猎头费用。

每一单要和客户详细沟通,了解需求,我们90%做的是expat职位,也就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工作。

典型的流程是顾问首先要做大量的全球搜索,然后建立起一个从一百多人到几百人的人才候选名单,从中筛选,百里挑一绝不为过。

所以练就了我们火眼金睛,对合适与否要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做成一个expat职位不是以多少天来作为计算单位的,常常要几个月,个别案例甚至要跨年。

变数大,成功率低

在每一个委托中,尽管我们都会尽心尽力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变数,挫折甚至失败。

比如你好不容易联系到的一个优秀人选对职位不感兴趣;比如感兴趣的人在你面试沟通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主意;比如在你忙得如火如荼时客户中途取消委托;比如客户不认可你推荐的一个又一个优秀人才,总是觉得最好的是下一个;比如候选人飞过去和客户面试却相互不如意;比如历经几个月的流程拿到offer后candidate家人却不同意;比如上班后,试用期期间离职或被炒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你前面的精力和心血都白费了,要做的只能是迅速调整负面情绪,重新来过。

我们同事之间经常听到无奈的一句“ back to square one”(回到起点),然后镇静地收拾失望沮丧甚至痛恨的心情。那时候需要的是永不放弃的决心,勇气和斗志。面对改变,我们时刻准备着。所以处变不惊是基本功之一。

image007

照片摄于南太平洋岛国New Caledonia,看上去惬意逍遥实际是忙里偷得半刻闲


结束篇:天道酬勤

“生活在别处,行走在路上,与世界相遇,和自己重逢。”吕颖女士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她的执着、努力和勤奋。因为她在工作效率,成果业绩和客户拓展上表现突出,几年内得到数次升职,从普通顾问到高级顾问,到大客户经理,到最后的运营总监。管理一个由加拿大,法国和澳洲三地人组成的团队,年龄从35到60不等。最后,吕颖女士用“天道酬勤”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您职业生涯中做得最值得骄傲的项目和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在2015年为公司赢得60年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矿业公司管理层的培训和教练服务的合同,从发现机会到组建世界级法语顾问团队,从撰写项目建议书到与世界知名咨询公司一起参与竞标,从最终成为两名入围公司跨洋去客户做presentation到最后成功签约,全是我一人主导。

这个项目一路走来,历时半年之久,除了具备双语(英法语)语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外,没有信心,耐心,恒心,激情和12分的勤勉是没办法走到最后的。

我记得当时从中国经新西兰飞往岛国New Caledonia,十几个小时长途旅行后到达当地时是晚上六点多,第二天早上要一大早乘车一个多小时去矿上做presentation,晚上要和当地几个法国人顾问团队敲定最终PowerPoint.我们四个人从晚上8点工作到凌晨1点,我勉强睡了几个小时后直接上阵。值得庆幸的是我很冷静自然地面对由十几个高管expat(来自巴西,法国,澳洲等国家)组成的客户团队,近三个小时的演示和答疑完成得很好。

image009

在New Caledonia客户公司现场

我知道客户的总经理以严厉和苛刻出名,当时我当着整个客户评审团的面,面对坐在最远处的长条桌末端的第一次见面的总经理,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一个直接,诚实,高效并以结果为导向的人”。寥寥几个字应该触动了他,我看到他目光中的认同和期许。后来他对我说因为他也是一个直接,高效并注重结果的人,我的personality和努力都获得了他的认可。客户团队普遍对我这样一个能够代表一家有60年历史的加拿大公司的华人表现出先是好奇然后是赞赏。

不久之后,客户就和我们签订了针对140位矿山经理提升领导力的合同,项目历时8个月。成为我们公司有史以来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非猎头领域开拓的新项目。

Impossible 的另一种读法是 I am possible, 我一直信奉“Impossible is nothing”和“天道酬勤”。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你如果是如黄金般宝贵而且熠熠生辉的人才,注定不会被埋没的。


“讲述海外矿业人自己的故事”系列活动由加拿大华人矿业协会主办,金堆城加拿大资源公司协办并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