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朱学新(Kevin Zhu)
加镍矿业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个人简介
朱学新(Kevin Zhu)先生是加拿大注册采矿工程师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证的职业项目管理经理(PMP)。有超过25年国内外矿业的从业经验,组织和参与过多个海内外矿山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朱先生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采矿专业,硕士毕业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先后就职于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澳华黄金公司、埃尔拉多黄金公司、英国瓦图科拉黄金公司和加拿大镍业等矿业公司,曾担任瓦图科拉黄金公司首席运营官和斐济金矿总经理,现任加镍矿业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和矿山总经理。
小编采访
朱先生曾在育空锌矿山担任采矿经理,小编有幸和朱先生做过一段时间的同事,朱先生风趣幽默而又不失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矿山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计划通过采访,让朱先生分享一下他在几家国外矿山担任总经理职务时经历过的有关矿山运营管理方面的案例,但非常不巧,朱先生目前正在加拿大的一个矿山出差,不方便接受采访。经与朱先生沟通,小编以约稿的方式,请朱先生就他在几家国外矿山的工作经验和对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谈谈他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十分感谢朱先生百忙之中为我们提供的有关海外矿山团队建设、社区关系管理、海外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尽职调查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是朱先生与各位矿业同仁分享的文章
一、海外矿山中层管理班子需要向本土化发展
近些年我在国外的几个矿山担任矿山总经理和采矿经理,就本人的经历,与矿山的日常生产技术管理相比,海外矿山项目的团队建设和人事管理是最大的难点,要组建一支既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又能适应当地文化,能与当地社区融合的管理团队对于中国矿业公司来讲,是最具挑战和难度的一项工作。
在完成海外矿山的收购后,一些中国公司习惯于从国内招聘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将他们外派到国外的矿山担任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的关键岗位。部分外派人员由于语言障碍和海外工作经验的不足,加上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外派管理人员很难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不能有效管理矿山的日常生产工作。
一个矿山从设计到建成投产,再加上生产运营,少则8-10年,多则20多年甚至更久,矿山需要一个稳定的管理班子,矿山管理团队的建设应该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的重点工作。基于几家外国矿业公司在中国经营矿山的经验和教训,除了在国内外招聘少量有语言沟通能力和海外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外,中国企业更需要加强中层干部本土化的工作,将更多当地的优秀员工任命到关键岗位上。
几家外国矿业公司刚到中国的时候,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在完成项目收购后,一开始任命了大量的西人部门经理,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习惯的冲突,外籍经理和当地中国员工之间缺乏信任,不仅管理成本高,生产效率也不理想,给公司在团队建设和社区管理上带来诸多问题。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几家外国公司在人事上做了重大调整,任命了大量的中国员工到中层经理岗位,甚至让中国员工担任矿山总经理职务。中层管理班子本土化的成效是显著的,在执行较高的矿山安全和环保等标准的同时,使矿山管理费降低、团队凝聚力加强、矿山生产效率提高。
矿山的持续稳定生产需要一个稳定和团结的管理团队,除了日常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以外,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应该是每一位外派职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保持与政府和社区健康关系,合理处理投资人和当地员工、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将有效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除了个别高管岗位,中国企业在海外矿山的中层管理岗位应该以当地人为主,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当地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这无疑能加强信任、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二、项目的尽职调查工作需要从被动变为主动
现阶段中国投资人在海外收购的很多项目都是由中介机构,甚至是卖方所雇佣的项目推介人所推荐的,一些项目的尽职调查工作也是在这些机构和个人的组织协调下完成的,这样的尽职调查报告独立性不足,不能很好地为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
好的尽职调查报告除了要注重调查的内容和深度外,投资的风险分析必须是调查的重点。在开展尽职调查工作时,投资人一定要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项目的设施和主要工艺技术等具体情况聘请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好的尽职调查报告应该告诉投资人项目存在哪些挑战和风险,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分析,对于尽职调查报告中所提出的重大风险事项,如果投资人没有相应的对策,则投资决策需要慎重,或者建议安排进一步的调查论证和核实后再逐渐开展投资工作。
需要让投资人知道,矿业投资的风险巨大,影响矿业项目的因素很多,一个项目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不意味着这个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就可行了,就可以安排后续的项目环评、审批以及建设等工作。同样道理,有了尽职调查报告并不意味着就能开展收购和并购工作。尽职调查是开展矿业投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投资人不能为省钱而不做尽职调查,尽调的费用在矿业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
三、中国投资人需要调整海外矿业投资的理念
国外的多数资源项目,尤其是特大型质量好的资源项目,大多被上市公司控制,做为公司的旗舰项目,这些高质量的核心资产是不会轻易出手的。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别,国内企业需要持有公司51%以上的股份才能在国内的公司或项目上绝对控股。因此中国企业习惯于100%买下一个项目或要求在项目上绝对控股。受此影响,中国企业要在海外收购到高质量资源项目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方面这种项目的价格是极其昂贵的,另一方面,大型矿业集团不到不得已,是不会放手这种项目的,因为一旦出手就会导致公司竞争力的下降。
由于国外的资源项目绝大多数都被上市公司持有,国外的矿业上市公司多,各种矿业类的投资产品也很多,可供选择的组合也很多,因此建议国内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人,除了考虑以项目收购的投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票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对有实力的国内大型矿业集团,则需要组建公司自己的项目评估团队,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分地区、分矿种来建立项目数据库,对潜在的收购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并由专人长期跟踪公司和项目的发展情况。国外的一些大的矿业公司在这方面有很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几家在国内发展比较成功的外国矿业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国外的一些矿业公司都有自己的智囊团,由各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评估团队通过完成项目评估、编写项目评估报告、建立项目数据库、随时跟踪项目在勘探、资源量、审批、建设进度、投资支出、生产成本、现金、贷款融资等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因为他们对项目信息和资料掌握的及时,在项目出现收购或并购机会的时候,他们就有了先机,在竞争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把交易搞定了。
四、矿山社区关系和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和压力
近些年参加了很多国外的专业会议和论坛,结合工作过的几个矿山的实际,对国外矿业公司在公司管制、公司安全环保理念和社区管理方面的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随着外国矿业公司在全球采用和推广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营运理念,加上这些公司在安全、环保、社区关系上资金的大力投入和一些高标准的实施。这无疑将给刚走出去或走出去时间不长的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全球矿业开发不分国界的特点会越来越突出,中国企业与其他外国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矿业巨头同台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区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投资人的投资安全,以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产开发的资金优势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在社区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软实力还亟待与国际接轨。结合中国投资人和矿山所在地区以及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和制度,逐渐缩小这方面的差距。
五、矿山工程设计和矿山建设管理将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作为矿山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海外矿山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建设管理和EPCM建设管理模式将是中国企业需要经历的又一挑战。中国企业近些年在海外投资的一些项目在设计建设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一些项目的工期滞后、投资失控、项目建成投产后不能达产达标,难于取得计划的投资效果。
由于国内外矿山项目在项目审批、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实践和理念上的差异,工程设计和项目建设管理在海外项目上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勘探项目上取得成功,很多项目将从勘探转为设计、审批和开发建设,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突出。企业需要注重工程设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方案技术论证、项目实施风险评估、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为采用遇到问题再找对策的方式在国外建设项目中所支付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所以在做出投资建设决策前,应把项目的各种制约因素、风险分析透。
鉴于项目从勘探到设计、建设和生产运营各个项目阶段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的不同,国外很多小的矿业公司把重点放到地质勘探上,在项目运作到一定阶段后出售给大的矿业公司,或让大公司控股,让更有实力的大公司完成项目的设计、建设工作。一个完成了勘探工作、提交了地质资源量的项目,完成后续的预可研、可研、环评和审批工作,少则花费几百万美元,特大项目在这些工作上花费上亿美元的资金都是很正常的。
以上是个人一点很不成熟和粗浅的认识和想法,与矿业圈的朋友分享,希望通过加拿大华人矿业专业人士群与大家交流更多的东西,向同行学习海外矿业开发的成熟经验,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矿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
“讲述海外矿业人自己的故事”系列活动由加拿大华人矿业协会主办,金堆城加拿大资源公司协办并统稿。